發布時間:2023-09-29 閱讀次數:1353次
保守黨和國家秘密是每個單位和公民應盡的義務,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根基,涉密人員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應合法知密、不傳密、不泄密。
【案例】2018年7月,某市保密局在工作中發現,該市科技局辦公室副主任孫某使用非涉密計算機存儲、處理涉密文件資料。經查,孫某原為某軍區通信部門干部,服役期間收集了大量與其職務相關的文件資料,將其數字化后存儲于個人的筆記本電腦。2012年孫某轉業到某市發改委信息中心,繼續收集與業務有關的文件資料,至2017年調至該市科技局前,共收集了包括1份機密級、7份秘密級在內的1100多份發改領域文件資料。2018年2月,孫某使用移動硬盤將部分數據導出至其在科技局的非涉密辦公電腦,直至案發。事件發生后,該市紀委監委依紀給予孫某政務處分,同時責令其作出深刻檢查,并在全市范圍內通報。
【案例】2018年5月,某事業單位新入職員工賀某被安排在秘書部門工作,由于初入職,對工作情況和相關法律法規不了解,未履行涉密文件銷毀管理規定,將3本秘密級匯編書籍交給保潔人員處理,保潔人員將書籍當作廢品,賣到了流動廢品收購站,被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及時發現,進行了收繳處理。事后,有關部門給予賀某記大過處分。
【案例】某海關在出入境檢查時發現,某涉密單位高某準備攜帶出境的公文包內有秘密級文件。經查,高某為該單位委派擔任境外援助項目考察工作人員,因工作需要攜帶該文件出境,但沒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許可證及相關手續。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高某行政記過處分,并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
【案例】2013年7月,某檔案服務公司承擔了某單位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該公司項目辦經理宋某,為防止制作完成的數字化檔案在處理中丟失、違規將5年多的包括涉密檔案在內的所有電子檔案信息帶出委托單位,擅自違規存儲在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中。經鑒定,其中涉及數百份國家秘密。事件發生后,該公司給予直接責任人宋某開除處理,該地檔案部門對本部門責任人員也給予了相應的處理。
【案例】2017年10月,某機關業務科科長陸某,向單位保密員張某借閱了1份機密級文件供自己學習研究使用。在學習過程中,陸某發現文件中有些思路、觀點對妻子的業務工作也會有一定啟發,認為“學習參考并非直接使用,問題不大”,便用手機偷拍了文件部分內容后通過微信發給妻子張某。張某收到后未向第三人轉發。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陸某黨內警告、行政記過處分,調離原工作崗位;給予陸某主管領導韓某黨內警告處分。
【案例】2013年8月,某縣委政法委書記方某在未經保密審查的情況下,要求工作人員秦某將報縣文明辦的15份文件資料(其中1份為秘密級)上傳到某網盤,設置為分享模式、供縣文明辦有關人員瀏覽,造成泄密。事后,方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案例】2016年4月底,某部委下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朱某擬利用“五一”假期核對文件,擅自從涉密計算機中將電子稿件刻成光盤帶回家,存儲到家用筆記本電腦中。之后,朱某家人將該計算機送給其表弟唐某使用。唐某重裝計算機系統時,將其中的文檔發送至朱某所用互聯網電子郵箱,造成泄密。案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朱某行政警告處分,責令作出深刻書面檢查,在單位內部通報批評。
【案例】2009年2月,某涉密單位研究所所長張某,私自更換辦公室涉密計算機,將原涉密計算機硬盤安裝在新計算機上,并在無任何技術防護措施的新計算機和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移動存儲介質,導致大量涉密文件泄露。有關部門給予張某撤銷所長職務、正處級降為副處級的處分。
【案例】2015年10月,有關部門在工作中發現,某涉密單位有關領導秘書程某,在連接互聯網的非涉密計算機中存儲、處理多份涉密文件掃描件。經查,程某自擔任秘書一職以來,承擔了不少文稿起草工作,為圖工作方便,他擅自掃描了包括7份機密級、5份秘密級文件在內的大量紙質資料,存儲在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中。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程某行政記過處分,責令作出書面檢查,降低考核等次。
【案例】某涉密單位在保密自查時發現,該單位工作人員王某因使用的涉密計算機出現故障,私自重裝操作系統,且未及時請單位保密管理人員重裝訪問控制系統,導致該涉密計算機技術防護能力明顯下降。事后,該單位給予王某行政警告處分,并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
【案例】2017年4月,某單位綜合處處長魏某為圖工作方便,違規安排工勤人員將1臺涉密計算機送外維修,致使維修人員將該計算機連接互聯網,并在該機上交叉使用非涉密U盤,造成相關涉密文件失控。有關部門給予魏某黨內警告處分。